用科技連結人與人的溫度-傾聽城市中的移工足跡
許多人聽見我正在使用 #行動學習 時,不免問我:「駱老師,你不怕學生在底下玩平板,反而沒在認真上課嗎?」我的答案是不會。相反的,透過了資訊融入課程設計的行動學習,更豐富了 #課程探究 的深度,尤其身為一位 #公民科 教師,除了學科知識,更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多元視野、理性思辨。透過老師教學脈絡的引導下,學生藉由行動載具自己搜尋關鍵字、比較不同報導角度、分析對社會影響的各種層面、了解後續的公民行動,促發學生能對社會議題進行省思,進而形塑 #公民素養 的態度養成。 某一堂課,我與學生們討論「#國際移工」議題。這堂課先以全球化的角度討論「外派工作」,結合「#生涯規劃」課程思維,在各國人才自由流動下的國際趨勢中,反問學生:「若今天是你自己被外派到國外工作,會有什麼樣的心境與體驗?」接續以「城市街景」作為切入點,學生透過市容觀察,發現存在於臺北城市中的多元文化,以及被外派到臺灣工作的「#東南亞移工」,了解他們目前在臺灣的現況,並換位思考他們所面臨的困境,進而反思我們可以為他們做點什麼。 這門課我也與許多不同科目、領域的老師一同共備設計,先是用了「#360度環景攝影機」拍攝全景臺北異國街巷,並以此設計了「悠遊記」闖關活動,學生不用親自到現場,卻能運用 #虛擬實境 的方式身歷其境、觀察隱藏於城市中的多元文化。我們以一些常見的學習軟體設計國際移工的數位文本,透過與學生平板機的連結,將學生的發現所學即時回饋於大屏幕中,使學習更具有即時性。另外,為了加強移工議題學習的深刻體驗,特別透過校外專門從事移工關懷的非營利組織的引薦,邀請了一位移工藉由「#視訊直播」來與學生們互動。 課程結束了,那學生有什麼改變嗎? 記得某次下課正在盤點行動載具時,一位學生雀躍地走向我並說:「駱老師,昨天放學我在等公車時遇到一位移工,看他感覺看不懂站牌,都沒人幫他,我就過去幫他喔!因為他讓我想到之前課堂視訊中的那一位移工姊姊,好在他最後順利地搭上車了!」又某一次走回辦公室的路上,遇到另一位學生靦腆地對我說:「駱老師謝謝您,因為您的課,讓我對於我媽媽家鄉(印尼)的文化有另一種認識,我覺得我變得比較敢跟大家分享我家裡的事…」,不敢說學生的改變歸功於我的課程,但很欣慰這堂議題探究課程藉由行動學習使得我的學生有所啟發,猶如一顆小種子,播種在孩子們的心中,並逐漸發芽、茁壯。 「駱老師,下次您還會用平板上分組討論課嗎?」 儘管行動學習導向的教學設計,確實比傳統教學更花費時間與心力備課、儘管分組學習難免會碰到學生的人際衝突…。 不過,哪怕只是一剎那的遲疑,卻又因為學生們真摯渴望的眼神,再一次對著他們肯定地說:「那當然!而且駱老師會持續下去。」 ——臺北市立實踐國中公民教師駱雯羚 出處: https://fidssl.moe.edu.tw/plan/footprint-news_detail.jsp?id=27 【延伸閱讀】 ★ 故宮×新北小漾MAKER號前進烏來泰雅族原鄉小學 https://www.edtech.tw/post/1090610 ★ 全球首創「新住民語文納入正式課程」,遠距教學全助攻 https://www.edtech.tw/post/1090526 ★教育部線上教學便利包 https://www.edtech.tw/post/1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