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教育專欄】大學申請備審資料的幾個教育觀察

ree

 

108課綱考招制度最大的改變,首推學科能力測驗(以下簡稱「學測」)

 

大學學測個人申請三大重點:

1.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將於108年3月20日起受理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報名。


2.「個人申請」每一考生申請校系數以6校系為限


3.「個人申請」考生除須通過報名校系第一階段篩選外,須參加通過篩選校系第二階段備審資料審查或面試等指定項目甄試後,由各大學決定錄取與否。

 

因此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再是決定大學錄取成績的全部,加入「備審資料」的審查與面試,成為錄取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施行以來至2025年已經成為大學升學的主流管道。

 

由於A I人工智慧的技術發達,學生們在寫作備審資料的時候,可能會運用許多AI工具。清大也在校網上發佈誠信聲明,「114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審查資料準備指引」:「誠信聲明:誠信是申請過程中最基本的原則。為維持審查評鑑的公平,請考生在書審資料中確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並聲明無虛構或誤導成分。除純粹分析工具性質外,若考生使用生成式AI方案協助準備審查資料,請務必說明哪些部分使用,並請妥善保存相關的原始資料(如手稿、筆記、參考文獻或AI生成內容的提示紀錄)。必要時,審查委員得要求提供電子或實體格式的原始資料以供查驗,查驗過程將嚴格保護考生的隱私,僅在確認資料真實性時使用。」重申備審資料的寫作當使用A I工具時必須具備誠信原則,台灣各大學也都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學測個人申請放榜之後仍有數件違規案件,其中兩大知名爭議事件:第一件是楊同學學習歷程疑似造假事件。他分享自己申請大學的學習歷程,自述參與辯論賽並獲「最佳辯士」,但經網友比對資料後發現,實際上他僅為該比賽其中一場次的「優秀辯士」,並未獲得「最佳辯士」。最後經過錄取學校決議,陽明交大表示,經過校級招生委員會審議,備審資料難說有造假之實,但書審資料中確有多處陳述與事實不符,足以影響考試公平性,決議書審成績不予計分,按該校招生簡章規定,取消該生錄取資格。

 

第二件是高同學疑似科展抄襲事件。她繁星錄取台大醫學系,卻被爆出疑似科展抄襲,科教館日前撤銷該作品參展資格及所獲獎項,台大接獲檢舉後重新審議,經審議後台大指出,該生經科學教育館確認相關科展作品違反研究倫理後,立即啟動重新審查機制。據審議結果,鑑於難以排除簡歷內容與面試過程中所提資訊對評分可能造成的影響,招生委員會為維護招生公平性與學術誠信,決議撤銷錄取資格。

 

他們在製作學習歷程與參加科展時才只是高中「學生」,學生在學習中犯錯在所難免,校方取消錄取資格,他們已為此付出代價,呼籲社會大眾給他們機會修正自己的錯誤,切勿對他們網路霸凌,請多給予學生們包容與鼓勵,讓他們有改正的空間並相信這個社會的美好。

 

這兩位同學雖然成績表現非常優異,但備審資料疑似有造假的可能性,因此陽明交大與台大皆為了招生公平性與學術誠信原則,都對同學做出決議取消錄取資格的決定,甚為可惜。所幸尚有分科測驗僅以考試成績作為錄取標準,可作為最後補救的大學入學方式。

 

寫作大學學測備審資料的三大重要策略:

1.列出自己相關的傑出經歷與優勢

列出高中三年期間學習歷程的反思,找出自己學習中的亮點,分析自己課業成績的優點,加入語文能力檢定證書與課外活動的報告書。

 

2.選定六個校系列出清晰的讀書計劃

寫出自己對六個校系的申請動機,可從學校科系的特點帶到自己的強項優勢與學校科系之的連結。並列出大學四年初步規劃的讀書計劃,最後以完整清晰的人生目標與職涯規劃作為總結。

 

3.堅守誠信原則絕不造假

備審資料盡量完全自己獨立寫作,不要使用AI工具,以免有造假的嫌疑,也不要加入誇大不實的資料,以遵守誠信原則,若有不知如何下筆的問題,可請教學校老師或專家。

 

大學考招制度的轉變,由原本全部筆試成績制度改為筆試成績+ 「備審資料」的審查與面試成績制度,至此大學個人申請與研究所推甄申請同步實施書面審查制度,「備審資料」的寫作課程也因此百家爭鳴成為一門顯學。

留言


tca_logo.png
LOGO-F (1).png
INDEX LOGO.png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EdTech INDEX

臺灣教育科技展  EdTech Taiwan
2025.11.13(四)~16(日) 10:00~18:00  北世貿一館

小女孩與機器人.png

©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教育應用科技創新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2025 EdTech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