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E 19分享會】活動後記
top of page

【ISTE 19分享會】活動後記

已更新:2020年4月30日


與史汀實驗室合辦的ISTE19分享會於7/24順利落幕

ISTE是美國最大的教育科技展,每年都會吸引近兩萬教育者、廠商參與其中。7月24日我們邀請了好夥伴「史汀實驗室STEAMLAB」的周子鈺和蔡雯欣老師,和大家分享他們在2019 ISTE的所見所聞!到底ISTE有什麼魅力?有哪些國內教育家和團隊可借鏡之處?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走出去,讓世界認識台灣


史汀團隊認為ISTE最大的價值就是「國際學習」。透過參加國外展覽,實際和教育科技界大師、廠商面對面暢所欲言,將在臺灣遇到的教學以及教具操作問題一股腦的拋給對方,可以得到很多的反饋。在和外國人互動、學習新知的同時,也把臺灣推到教育科技的世界舞台



ISTE是持續五天的大型展會,有多達18種的活動、工作坊課程以及廠商攤位,面對如此巨量的資訊,逛完整個展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老師們建議一定要事先針對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做好功課,才不會走馬看花又精疲力盡!另外,ISTE的門票要近兩萬台幣,雖然有獎學金可以申請,但名額非常有限,有興趣的朋友要開始存錢啦!


█最多人關注的熱門議題


子鈺老師向大家介紹了8個在ISTE最熱門的討論議題(如左圖),其中她最關心的是學習空間(Learning Space)以及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她提到學習空間可謂是教學現場的第二個老師,透過有啟發性、舒適、因材設計的空間,可以激發學生更多的靈感及學習熱情;而運算思維是程式設計的基本邏輯,如何將它運用到每一科目,是現今STEAM教育的核心之一。


雯欣老師則和大家分享了ISTE Standard(如右圖),ISTE分別為教育者和學生打造兩種不同的標準,兩者可以透過不同指標衡量自己在數位世代中是否為一個優秀的educator & learner。這個標準也廣為國外教育科技機構使用,對老師或廠商們在設計教案或產品時相信有很大的幫助!


「臺灣教育科技展」就是臺灣ISTE!


會後的QA時間,有老師對跨領域課程很有興趣,想知道學校該如何找到這些具有跨領域開課能力的教育家。但就子鈺老師在ISTE現場的觀察,老師們並非原本就具備跨領域專業,而是憑藉熱情與其他老師交流,共同創造跨領域課程。小編在這裡也小小廣宣一下,跨領域的學習成就並非一蹴可幾,需要更多身懷絕技的老師一同分享、創造。


【臺灣教育科技展】就是這樣的一個平台,透過系列活動和年底的展會,匯聚四面八方而來的老師、廠商等教育科技專家,共同分享教學心得,為教育現場遇到的困難找尋解方。

我們可以很有信心的說,我們就是臺灣的ISTE


█史汀實驗室STEAMLAB落實科技素養精神


小編必須說,沒有參加這場活動的朋友真的太可惜了。史汀團隊除了親自出國參加ISTE展,在活動分享中也親自示範如何將科技運用在生活的每個角落。他們邀請與會者登入padlet,讓大家做即時的提問及投票;也利用Kahoot軟體進行有獎徵答趣味競賽,前五名的人可以得到他們遠從ISTE帶回來的禮物,讓小編也好心動!

活動最後,史汀實驗室邀請大家填寫活動回饋,未來將依照大家有興趣的主題,在8月23日時安排相關課程,敬請期待!


█活動小花絮


為了讓參與的大家可以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們用心製作了拍照手拿板,在這次的活動中第一次公開!

(左圖依序為陳一鳴、張原禎、盧東華老師,右圖是親自當媽斗的小編們。)

連大師都和我們的板板合照了,以後看到板板們請不要害羞,拿起來拍照吧!


27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